查看原文
其他

希望马克龙龙年勇敢做自己

万里晴 九万里 2024-04-27

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。

近日,中法两国领导人互致贺电,强调面向下一个60年,共同打造稳定、互惠、开拓、向上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。

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视频贺词中援引戴高乐将军的话表示:“法国一定能够直接倾听中国的声音,并被中国倾听。”

回顾过去的一个甲子,中法关系虽经历了跌宕起伏的过程,但仍不失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关系的典范。

冲破束缚,引发外交“核爆”。

新中国成立伊始,“第三世界”国家纷纷承认新中国并建立了外交关系。

但在美国的干扰下,西方国家都不敢轻举妄动

1959年1月,戴高乐再度当选法国总统后,把目光投向了新中国。

中法建交紧锣密鼓推进过程中,得知消息的美国政府发疯般使出各种手段捣乱破坏,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。

1964年1月27日,中法发布联合公报: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。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3个月内任命大使。”

短短的两句话,犹如“外交核爆炸”一样,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连锁反应。

1964年1月28日,《人民日报》头版刊发“中法建交”联合公报内容。

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,迅速掀起了一波西方国家与中国的“建交潮”,“在密不透风的铁板上撕开一道裂缝”。

新中国通过与西方大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,进一步提升了国际地位,进一步突破了帝国主义封锁包围。

战略自主,方能积极有为。

建交以来,中法关系总体呈现了很强的稳定性。

但是,随着美国近年来推动“阵营化”“新冷战”,中法关系也遭受了冲击。

美国因素是最大掣肘。

中法关系不仅受法国自身因素的影响,还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实力的起伏与法美政策。

只要法美关系倒退,中法关系就会改善或大幅提升,而只要法美两国走近,中法关系就易出现波折。

尽管法美之间在对外政策层面存在分歧,但受“跨大西洋伙伴关系”、“价值观联盟”、北约军事联盟的影响,美国已然成为法国在对外政策上试图摆脱却无法摆脱的因素。

因为“带头大哥”的裹挟,法国在中美战略博弈中经常不得不“选边站队”。

法国要实现战略自主,就必须突破美国的掣肘,避免“随美起舞”。

意识形态领域暗流涌动。

马克龙曾在北约峰会上表示,“北约不是站在中国的对立面,但是中国的崛起的确带来了制度上的挑战”。

在欧盟 2022 年发布的题为“战略指南针”框架文件中,中国也被描述为 “系统性竞争对手”。

这种“制度之争”引发的优越感与恐惧感交织的复杂情愫,使中法难以在平等基础上产生坦诚对话与交流,显然不利于中法关系的正常发展。

2023年4月6日下午,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法国总统马克龙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三方会晤。
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推动欧盟与中国关系“去风险”,恶意打压中国光伏、新能源汽车等产业,也给中法关系造成了负面影响。

法国要实现战略自主,就必须超越意识形态偏见,加强对话交流。

台湾问题是政治红线。

20世纪90年代初,法国曾连续两次无视中国反对,向台湾出售军舰和战机,触碰了中国的红线,中法关系一度陷入空前低谷。

直到两年多后,“戴高乐主义”政党赢得议会选举并组阁,承诺不再向台湾出售武器,双方关系才恢复正常。

可见,如果法国把握不好台湾问题这个关键,中法之间就难免会有摩擦。

2023 年 4 月访华期间,马克龙呼吁欧洲人不要在台湾问题上 “追随”美国,似与戴高乐总统指出的“第三条道路”遥相呼应。

法国要实现战略自主,就必须保持“人间清醒”,走好自己的路。

面向未来,勇做自己。

当前,法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实际投资来源国,中国是法国在亚洲第一大、全球第七大贸易伙伴。

从飞机、卫星、核电站,到葡萄酒、奶酪、化妆品,中法合作既有“高精尖”,也能“接地气

1月25日,习近平主席向中法建交60周年招待会发表视频致辞时指出,中法关系始终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前列,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,为世界和平、稳定和发展作出贡献。

60年一甲子,弹指一挥间。中法关系走过的历程告诉我们,中法关系之所以生机勃勃,其重要原因是双方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。

面向未来,法国应该学会倾听中国的声音,赓续“独立自主、相互理解、高瞻远瞩、互利共赢”的“中法精神”,以中法关系的稳定性应对世界的不确定性。
龙年将至,希望马克龙发扬“龙马精神”,在对华关系上勇敢做自己,像戴高乐将军一样,在中法关系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文中图片源自网络
   扫码关注“九万里”  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